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,獻醜ㄌ😅 我原本也愛運動,不是職業的,甚至算不上強,但是我高中是籃球校隊,大學也是系隊的。雖然打籃球,但是其實我對於勝負的慾望不高,像戰神 Allen Iverson說的把每一場當成最後一場來打,這個想法其實我不是很理解,因為我一直覺得打得開心就好了。那也因為我的態度跟想法,我其實對於訓練跟練球的積極度一直不是很高,我一直以來都是仰仗的天賦在打球,我雖然只有178公分,但是我在場上的位置是大前鋒,負責衝搶籃板,然後因為跳得高,我的成就感來源其實就是跳起來抓下籃板球的時刻。但是過度依賴天賦,不管任何運動都會受傷,我也因為這樣,膝蓋跟腳踝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傷,後來大二(前年)的時候遇到了阿基里斯腱撕裂,也因為這個傷,我失去了一直以來依賴的爆發力。 可能就是命運的安排吧,YT演算法把滾滾諸公送到我面前,一開始我覺得說雖然受傷,還是要找一個運動,看到滾滾的時候我的想法是「這個只需要在上面散步的運動好像很不錯」,當然這個想法現在回想起來錯的離譜😂。 目前我球齡一年,其實越打越發現這個運動是很深奧的而且是很多變、多樣化的,很高興我活在一個有滾滾諸公的時代,很謝謝滾滾整理了很多國內外的資料,其實不管是打球的基礎、球體的設計、鑽孔的佈局……等,都是自己上網爬可以找到,但是我覺得滾滾存在的意義就在於說善用這個時代的資源,幫大家整理這些資料。前人需要查書查資料,加上不斷的試錯,可能要花上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悟出的道理,我們這些晚輩看10幾20分鐘的滾滾諸公就可以學起來,除了練球很有效率,還有就是透過影片可以跟台主洪師父有一種互動的感覺,尤其台主碎念的聲音,我自己在解球的時候也會聽到「按照公式,這球瞄準同一個箭頭,往左調整6塊板😂」,滾滾也增加了打球的樂趣。 我記得前期的影片有一句話是洪師父說的,「一開始我們也都是當炮灰」,這句話影響我蠻大的,我也因為這句話開始嘗試打週賽,挑戰不同的對手、不同的打球節奏,雖然目前來說均分大概在150~170左右,其實競爭力很不足,但是我相信現在的炮灰以後是有機會出人頭地的,也因為這句話,我發現了我打籃球沒有發現過的事情,勝負慾跟打得開心這兩件事是可以共存的。 很感謝滾滾團隊的付出,我在受傷後雖然失去了籃球,卻收穫了保齡球,重新找回生活的樂趣,最重要的是在保齡球的道路上,我發現了自己很多的進步空間。就像台主師父王本龍先生說的,打球學做人,我也在打球的過程中成長了很多,悟出了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,雖然因為疫情,滾滾團隊受到了衝擊,但是我還是衷心的感謝滾滾改變了我的人生🙏🏻。
0 評論
|
Details
滾滾諸公們分享的保齡球故事也歡迎投稿你的保齡球故事至 |